历史悠久
始于1852年

祖传工艺
用心打造

咨询电话:
13969357414

新闻中心

 

忠诚堂:鼓声响彻上百年

临淄区皇城镇崖头村制鼓手艺历史久远,制鼓行当敲敲打打已有上百年,而最出名的当属制鼓世家吴奎臣的“忠诚堂”大鼓。

  3月19日,记者慕名前往采访了崖头村“忠诚堂”大鼓制作传人吴奎臣。吴奎臣今年82岁,身板有些消瘦,但耳聪目明。听说记者要来采访他的制鼓手艺,显得格外兴奋,眉宇间流露出工匠独有的气质。
  谈起吴家制鼓历史,吴奎臣激动地介绍说,他的老爷爷吴少楠早在清初就学到了制鼓的技艺,1852年创立了“忠诚堂” 鼓号,现在已经一百五十多年,到他这一代是第四代。
  吴奎臣从小就跟着父亲吴玉泉学制鼓,刨鼓板、蒙鼓皮、鼓框、染色、敲大鼓、验鼓,各种技术娴熟在心,由于心灵手巧,虚心好学,掌握了许多制作精细绝活。所以,他制造的大鼓牢固、美观而且耐用,声音响亮,鼓皮打到烂都还铿锵依然,“忠诚堂”大鼓在他的手里得到了发扬光大。
  吴奎臣家制鼓工艺相当考究。制鼓前,要进行造料和制材,鼓身材料要选用坚固的椿木、槐木、东北桦木、楸木等,解成板后先晾晒、再烘干。鼓面必须是上等的老牛皮,10多张牛皮选其一。鼓皮蒙好之后要用大木锤反复地锤,目的是让皮子绷紧,保证鼓的音质。经过铆接、箍紧、蒙牛皮、钉竹钉、打底、鼓腔、上漆等一道道缜密复杂的工序,做好的鼓敲起来声音浑厚、纯正,堪称一绝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改革开放初期文化活动悄然兴起,给制鼓业带来了商机,村里涌现出了许多制鼓专业户,但后来都悄然改行,留下来的,叫得最响的还是吴家大鼓。
  从解放前的一个大鼓换一两石谷,到解放后二三十元一个,到如今一个大鼓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。时代在变迁,乡亲们对大鼓的钟爱有增无减,吴家的做鼓手艺也在不断传承发展。
  令吴奎臣欣慰的是,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了做鼓专家,大儿子吴长纲、小儿子吴长国继承父业,不断传承发展,制鼓生意做得红红火火,他们的鼓还参加了新中国五十年大庆、省运会、潍坊风筝节、齐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。兄弟俩制做的鼓型号不一,按鼓面直径分,大到2.5米,小到14厘米,声音清脆,鼓点清晰,音节清楚,畅销国内,有的还远销韩国、新加坡等国家,这门手艺成了吴家人独特的养家致富门道。谈起祖传的制鼓业,兄弟俩感慨万分:“老祖宗留下的手艺,是对后人的恩赐,我们必须传承好。”
  吴奎臣老人说:“制鼓是个体力活儿,现在年龄大了,干不动了,让儿子们干吧,吴家的保守制鼓已传承了150多年,我希望能看到他们继续发扬光大。”但“一天听不到鼓声,心里就痒痒”的吴奎臣老人还是时常跑到儿子们的制作坊里,抡起鼓槌“咚咚咚”敲打一阵……